人民日報:老人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,這畫面刺痛人心
最近,兩個與老人有關的視頻牽動人心。一個在社區,工作人員告訴一名獨自冒著寒風大雨到柜臺交醫保的老人:不收現金,要么告訴親戚,要么自己手機支付。這讓視頻中的老奶奶不知所措,滿臉無助的神情刺痛了很多人的心。另一個在銀行,為激活社???,一名94歲的老人被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,老人膝蓋彎曲,十分吃力,實在讓人不忍看下去。
兩起事件在網上發酵后,有關部門和單位作出回應,表達歉意也解決了問題,然而回想起視頻中老人窘迫的表情,仍不免心酸。每個人終將老去,你我一樣,總會有跟不上的一天,難道那時就只能接受這樣的尷尬與困頓么?無論是公共服務的提供者,還是提供商業服務的提供者,都不應忽略這樣的群體。
新技術運用應提供更多選擇,而不能簡單做“減法”。網絡支付、人臉識別等技術節約成本、提高效率,加強推廣無可厚非。不過,在這些技術運用中,要充分考慮各群體接受習慣和實際困難,特別是對那些缺少技術條件或者技能的人群,給出可行的解決方案,這應成為新技術運用的基本理念。
技術更不是便民意識淡漠的“擋箭牌”。在上述視頻中,無論拒絕用現金交醫保,還是讓老年人被抬到銀行激活社???,不僅背離情理,也明顯不符合有關規定,這首先還是便民意識淡漠的問題。對老人群體,不能粗暴拒絕、冷言冷語,更不能人為制造麻煩,折騰他們。只考慮自己方便,不考慮公眾方便,這樣的服務提供者理應受到輿論批評。
我們也看到,很多地方充分考慮老年群體的需要,設置了很多便民的措施。有些火車站專門為老人提供“無健康碼通道”,暖心之舉獲得眾人點贊。以遠程認證為例,監管部門也曾明確提出,對行動不便者要提供上門服務,讓認證對象切實感受到服務帶來的便捷和尊嚴。
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”。面對老齡化時代,希望我們的辦事機構、窗口單位、服務人員都能多些換位思考,利用好數字技術,真正讓老年人群體感受到服務的溫度。
「 支持紅色網站!」
感謝您的支持與鼓勵!
您的打賞將用于紅歌會網日常運行與維護。
幫助我們辦好網站,宣傳紅色文化。
傳播正能量,促進公平正義!

- 心疼!湖北一老人冒雨交醫保被拒收現金 政府回應來了
- 【晚報來了】告慰毛主席!嫦娥五號帶回的部分月壤將保存在湖南;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被拒
- 蘇聯解體與私有化的教訓:中國絕不可出現金融寡頭與傳媒巨鱷
- “每月靠房子能拿到數萬元養老金”?老年人須提防以房養老理財騙局
- 多部門:將慢性病互聯網復診費用納入醫保支付范圍
- 人口老齡化加速應“盡快放開三孩”? 人口學專家:意義不大
- 警惕“好心人”,這類騙局已經盯上老年人了!
- “手機掃碼”時代,如何讓老年人也安享便利?
- “十四五”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
- 北京:每2.3名勞動力撫養1名老年人